《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本小说的名字有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只有深入了解主人公科尔尼科夫才能知道,他所承受的不只是与犯了世俗错误的普通人同样的罪与罚,而且承受着超乎寻常的痛苦的人性的罪与罚。前者的罪与罚是一般人所承受的,但后者的承受者却有着想要成为拿破仑的愿望,他的所作所为与普通人的价值观相违,所以他的命运是一个悲剧。
可悲剧的主人公科尔尼科夫不是救世主,他只是一个大学生,他连自己的贫穷面对不了,他只能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太那里当东西,直到有一天,一个可怕的想法在他头脑中出现:他要把她杀死。事成之后,他陷入无尽的后悔之中。他一次次瞒过警察,却在最后将自己做过的事告诉一个贫穷市民的女儿。但是他们的对话被偷听了,他在警察的压力下,最终坦白,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
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他是不可饶恕的。作者详尽描写犯罪的准备,犯罪中还有刚刚事成这个过程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杀人是荒诞的,毫无理由的,并不只是出于贫穷,而是为杀人而杀人。他很犹豫,不断消灭自己的思想,杀人的时候出现种种失误,事成之后连偷了什么东西都没看过,认为珠宝哪里都藏不住,几番折腾之后藏到了一块大石头下面。他太狼狈了,大病了一场。
我认为他杀人是毫无理由的,但并不是说不能认为某些事情是他杀人的预告。他在酒吧里见到可怜的流浪汉,他穷困潦倒,全家要靠女儿的“黄执照”维持生计。科尔尼科夫的母亲给他寄来信件,信上说他的妹妹即将嫁给一个富有的人,但是科尔尼科夫认为妹妹的未婚夫虚伪至极。
放高利贷的老太太有一个妹妹,他们两个相依为命,可是妹妹却受到老太太的控制,不得不服侍她。科尔尼科夫所处的环境是19世纪中期的俄国,他通过以上种种事情,目睹了阶级的分立,人性的虚伪,俄国社会的悲惨。可能,他在这种环境的浸染下,没有理由地作出了这一切抗拒的荒诞的努力。
一个人对现实失望,想要毁灭自己,要么将燃烧殆尽,要么是把自己渐渐腐烂。他选择的是渐渐腐烂。他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被警察质问的痛苦,以至于后来面对警察已经由惶恐变成麻木了。他有一个无条件信任他的好朋友祖拉米兴,他们一通保护柯尔尼科夫的母亲和妹妹,揭穿妹妹的未婚夫的谎言,反抗上层阶级对穷苦百姓的偏见和压迫。
他结识了流浪汉的女儿,并且帮助她摆脱妹妹未婚夫的诬陷,是因为他觉得他们是一种人。他自责,痛苦,厌世,但是没有放弃反抗。这时,主人公已经脱离了杀人犯罪的较低的境界,而是转入了感到社会同样悲惨的较高的境界了,这是他的人格中与普通人不同的一面。
但是悲剧是把一切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当我发现科尔尼科夫并没有那么罪恶深重时,内心放弃反抗的声音越来越强,他曾经想要做拿破仑的愿望早就消失了,如何为众生苦难承担罪与罚呢?当他看到流浪汉被车压死,流浪汉的妻子彻底疯了的时候,他内心有什么感受呢?他到了西伯利亚,接受的是肉体能感受到的痛苦,实际上他的心早已死去千百回了。
或许他如同《狂人日记》里的“迫害狂”,觉得周围的人对他充满恶意,后来才知道这个“吃人的社会”所有人都是相互被吃。科尔尼科夫犯了罪,未婚夫犯的罪更深重,社会的黑暗造成了人性的犯罪。后者远比前者影响更深远,作文www.yuananren.com但人们总会抓住一个个体治罪,殊不知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每个人都会换一种方式遇到科尔尼科夫的困境,这使得我同情科尔尼科夫毫无理由的举动,像在空气中打出一拳,没有回应,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每个人都无法解救自己,爱情和宗教也是没有回应的,成为超人的理想也是没有回应的,这是群体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