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摸每个90后,都曾在语文课本读过节选我与地坛,至少我所在的年代如此。
在最狂妄的年纪,怎么就双腿残疾了呢?每日每夜在地坛的每个角落,哪个不起眼的草地,史铁生度过了多少个了无希冀的日子,而她那可怜的母亲也在后头踽踽独行,怕她这个儿子出了什么事。
若上天再仁慈一些,能让她妈妈见证他最后发表文章,如果再略微有那么一点点时间,让她看到独立自强,不再痴坐于地坛并能找到一个伴他同行相知相遇的儿子,我无法再设想这样的画面,因为越是残酷的现实才能让人想到越美好的画面。史铁生写到母亲的艰苦劳作,煞费苦心的场景,也让我想到我的家人,也是那么的朴素又艰苦,却也给了我该有的幸福。
还有书中对于生死的探讨,“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竟然无法找到死去的真正理由,何不继续活着去试试这世上,万一巧了能碰上几件让你欢欣甚觉有意思的事。
《《我与地坛》读后感3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