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意外的阅读体验不错的作品,甚至在最后非常享受这种夹叙夹议中作者闪过的哲思的精妙想法与撰写的语句,更超过对于故事情节本身的好奇,及人物塑造的感知。
核心记住的可能是两处。一为与题目相关的概念,颠覆于通常认知中需要紧皱眉头、深思熟虑去扛起的重物,让人无法承受(作者有个精妙的比喻,似是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动机),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生命之轻。固然负担重让人压抑,但却是可以直接感知的存在,贴近大地的厚实,但轻若鸿毛到可以漂浮在空中,是否还可以成为真实的存在都可以打个问号。
而这,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生命只有一次,任何感知、经历均只有一次,在这偶然的、唯一的一次中,如何进行比较,如何确认体验与选择?“生命一旦永远消逝,便不再回复,似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未灭先亡。”还有即是,媚俗。媚俗这个词的使用似乎都带着一丝媚俗的成分。
是那种宛若被统一设计好,全面肯定某种存在,如水面静无波纹不存在一丝涟漪的情形,又是那种等待着得来某种大家共同认知的情感,没有质疑的,似是天然应该存在的情感,固然也不会存在个体的、否定的情感。是极权主义下的政治运动的整齐划一与口号行进,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本身描绘的全人类都该感动流泪的画面。是无关乎那套价值观本身的立场,但所有人却应该怀有最大的真诚予以最统一的拥抱。是为媚俗。
然则又怎样呢?那些压着我们的轻仍定义着我们的存在,我们避无可避,沦于媚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