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谈艺录》读后感600字 -凯发游戏

高山仰止,佩服!一直认为,清末民初的老派知识分子是近代中国文人难以逾越的巅峰。他们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文脉最后的传承者。同时,中青年阶段或因游历、或避战乱或赴外求学接触到西方人文科学,中西文化碰撞,造就无数大师。作为老派知识分子年轻代表之一,傅雷对文学(批评)、绘画(美术史)、音乐(评论,顺便培养了一位钢琴家)都颇具造诣。

以本书收入了不少傅雷的评论,一针见血、秉笔直书,是其特点。这段写在论当时风头正盛的张爱玲小说前的话,应能代表其对文学批评的态度:“也许人总是胆怯的动物,在明确的舆论未成立以前,明哲的办法是含糊一下再说。

《傅雷谈艺录》.jpg

但舆论还得大众去培植;而且文艺的长成,急需社会的批评,而非谨慎的或冷淡的缄默。是非好恶,不妨直说。说错了看错了,自有人指正——无所谓尊严问题。”

好作者是稀有动物,好的文学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文学批评者对作品理解不能低于作者太多,要有较高的文学、美学素养、足够的人生经验。而傅雷刚好具备这些条件,当然,他高明的批评文章也证明,他并没有浪费这些条件。

相比于翻译家、好父亲(著名的傅雷家书)这两个标签,傅雷关于绘画以及艺术批评领域的成就甚少被提及。早年他留学巴黎主修文学及美术史,回国后在上海美专教授美术史。本书中,对刘海栗、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司马乔、刘抗、张弦等均有极为犀利之评价,不少人与傅雷私交甚密,但傅雷或褒或贬,决不因私人关系影响其艺术观点。

如评刘海栗“至于从未下过真功夫而但凭秃笔横扫,以剑拔弩张为雄浑有力者,直是自欺欺人,如大师即是。”评黄宾虹“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各家之精华之大成,而构成自己面目。”评徐悲鸿“给后世不学无术投机取巧之人借作遮丑的幌子,前自白龙山人,后至徐××”

本书带我们认识了一位形象更为立体、鲜活的傅雷,一位脾气火爆观点犀利的文艺批评家,一位可敬的长者。

《《傅雷谈艺录》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

2:《100万只猫》读后感600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