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撒哈拉的故事,就随手写一点心得。
第一次认识三毛是在初三的语文课上,当时语文老师带了两个班,我们班虽然平时在年级里成绩蛮差的,但是语文课气氛很好,语文老师经常性地夸我们却看不上邻班,原因是带他们的进度太慢了,很多时候给我们讲完了课都要去等他们的进度。那怎么等他们的进度呢?那就上课讲故事吧~讲了三毛,讲了胡适,更多的是三毛,也是那个时候,我知道胡适爱打牌。
讲三毛的撒哈拉的种种情节:她和荷西、她给荷西做饭、把粉条说成雨柱、三毛偷看撒哈拉威洗澡~现在想想,语文老师是真的很厉害,我看撒哈拉的故事权当故事书一样看过去了,她却能很生动地给我们讲故事。
我是一个很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尤其是我崇拜的人。我因为好朋友喜欢在面里放蛋而逐渐习惯在面里放蛋,因为一个男神学长喜欢华晨宇而喜欢华晨宇,因为别人喜欢玩游戏而选择玩游戏,因为别人的很多很多影响了我自己。而同样也缘于那些语文课,我对三毛开始有了好奇。
以前我是不常看书的,却极其喜欢爱看书的人。我觉得他们是很耐得住性子的人,也更可能是很有才华、很有见解的人。以前也不怎么买书,却在一个盗版的小书摊上看到了三毛的名字,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买了几本,好像有《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亲爱的三毛》,没有买到《撒哈拉的故事》,但看别的作品也应当会很快乐,我这样想。
但拿回家读时候,却觉得毫无趣味,三毛的作品就好像是一件件事情堆起来的,在记录,在描绘,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摄人心魄的故事,强撑着也不过看下去了一半多,书就被扔在角落里积了灰。
想想那时大概是初三毕业或者高中十七八岁的年纪。现在五六年过去啦,再反过头来看三毛的作品,没想到居然会这么爱不释手。
以前的我很不喜欢这样平实的写作方式,读起来没意思,不如言情小说,当然不爱看书的我也没读过几本言情小说~但是现在却觉得《撒哈拉的故事》中,每一个小故事都是那么地有趣,那么生动地在反映沙漠里的点点滴滴,读的时候,三毛连同她眼中的撒哈拉,也一同生动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感叹,没有故弄玄虚,没有矫揉的情节,没有繁丽的字句,也可以把故事讲得很好很好,也可以把现实的故事讲得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