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瞬间,对于仰望星空、俯瞰大地的人,感受是不一样的。请不要追问,是啤酒选择了狗子,还是狗子选择了啤酒,你永远不会得到标准答题。《放风》书封耀眼的是“一个啤酒主义者的自白”。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太宽容,连喝酒都喝出了主义。不过主义在最初的构造中,无非是对思想的类比。只要活着,我们就会不经意地蹦出一个又一个奇怪的想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想法记录下来。狗子的“有心”,让自己与芸芸众生隔离开来,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
人总是有些追求的,在追求中发现生命的绚美与凄凉。嬉笑的口吻,一度让读者以为狗子是为写而写,归类于无病呻吟,或者揣着明白说着糊涂,但生命中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对认真的误解。为了追寻太宰治的目光,狗子从南走到北,从西走到东,透过他人眼眸中的闪亮与阴暗,发现生命永远不会被感知。
《放风》让读者觉得自己也可以成为作家,然而,真相总是姗姗来迟,却从不缺席。当且仅当悟性极高的人才能在酒醉之后写就经天纬地之文章。与其说狗子的生活来源于对某家报刊日本无赖派专栏的写作,不如说他已经将之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与思维依赖。当真正出现在太宰治坟前时,前尘往事却变得异常清晰,仿佛自我就是为之而生、为之而乐。
不喝酒的人是很难想象一群人头脑发热,没有意义、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灌醉,含着眼泪看着彼此,是觉得空间太广阔,还是时间太慌张,真的是寄希望于酒,消除一切人间悲欢吗?不过,狗子即使醉了,也不隐晦自己对杯中爱的不舍,那种被酒精带来的廉价快感足以让自己觉得是世间万物的中心。
四季的分明,让身处其中的青年总是有着不切实际的想法。春天,对于众多写作者而来,是伤感的源泉。狗子也不例外,只不过他将触角由自然延伸至社会,听闻楼道里此起彼伏的装修声,确实让人心神不安,谁愿意与噪音相伴呢?唯一可以解脱的是落寞的冬日,尽管不再相信“科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放风》开创了读者对于“后”的解读。“后”是一个很生动很开放的概念。虽然我们对于过往没有重新踏勘的能力,但是立于此时此刻,对于此后发生的故事,总是有些猜想的。于是年年计划年年荒废,说出的话、写过的句子不能当真,或许时间不用在舞文弄墨上,却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情。正因为有了对“后”的期盼,狗子才坚定了踏上四面八方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