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读后感1000字 -凯发游戏

“当代的成年人已经没有能力进行真正的阅读。”一份公众读写状况的报告这样断言。

诚然,在这个被140字以内的段子、表情包、5分钟以内短视频围绕的社交网络时代,大家对沉浸式阅读的接受度,似乎越来越低了。当我们打开一些微信公号文章时,你看到的是这样的。还有这样的:似乎不在文章里加几个表情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自媒体的。

还有“文章太长,不看”、“字太多不看,直接说结果”……这样的声音到处都是。莫非是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冲击,真的让读者失去了阅读能力?

在这本书里就提到:阅读的命运不可能仅仅取决于一项新的媒体技术的影响,读者也不是需要预先警告的小孩子,他们拥有对阅读的判断能力。当我们讨论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对阅读造成的影响时,谈论的是什么?

无非是信息过量、媒体干扰和注意力缺乏,等等等等。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而是老调重弹:在历史的长河中,每当有新兴媒介产生,都会有人喊:阅读已死、书籍终结。

早在20世纪初,印刷机的出现使各类新闻和小册子广泛传播,有人就开始指责被广泛印刷的小册子,让阅读变得过于容易,它不仅干扰了人们阅读那些更冗长、更有益的著作的精力,还削弱了人们阅读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著作的能力。

《阅读的力量》.jpg

当电视机出现的时候,同样有人批判电视干扰了人们对于阅读内容的专注力,并在事实上导致了人们无法进行严肃研究。然后互联网出现了,同样出现了互联网会削弱人的脑读能力的声音。

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家玛丽安娜沃尔芙甚至表示:每天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利用互联网完成家庭作业并告诉自己已经完全了解它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恐慌感,因为我们对于自己的下一代学习什么、应该如何学习以及学到何种程度已经完全失控。

每一次新兴媒介的出现,都会导致大量信息的涌入,让人产生一种:“读者的注意力会被小册子、电视内容、图文、短视频带走,从而丧失阅读能力”的错觉。

但是,阅读是一项具有重要实践性的解读文本和获取信息的技能,并不会因为任何一种新兴传播媒介的产生而消亡。

相反,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反而让人们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了!你可能不相信,但相关数据表明其实互联网人士的阅读量,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平均阅读量。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来进行各种阅读,而且在大学图书馆里普遍使用的电子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书籍的途径。

一项中国图书市场分析报告也显示,在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几年,图书的销售量一路攀升。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没有让阅读消亡,反而更促进了阅读这一行为的发生。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根本性阅读问题,并不是书籍日益边缘化和快速消亡,数字媒介也并不代表着一种对阅读的威胁。

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前存在着一种常见的对于读者的幼稚化理解。试问在每一次新媒介产生的时候,谁是被过多担忧,会受到传播方式不良影响的人?是未成年人。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读者不能进行真正的阅读的断定,作文www.yuananren.com就是把读者当成了需要受到预先警告的幼稚儿童。

但其实那些被认为是真正阅读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互联网的重度用户,他们拥有判别互联网碎片信息和真正有价值内容的能力。

资料显示,仅仅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中,用户对于真正有知识点的长文点击率远远高于往年。读者对于真正有用的长文内容,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这些因为对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忧虑,而产生的对读者阅读能力的怀疑,是对现代读者的一种不信任。读者不是小孩子,他们拥有一种基本的判断力,因此需要受到重视和尊重。

不管是印刷术、电视机、互联网还有未来可能产生的其他新媒介,永远都不能造成真正的阅读危机。真正能让阅读消亡的,只有阅读内容本身。

《《阅读的力量》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

2:《风物人间》读后感1000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