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檐下的旧器物》读后感1500字 -凯发游戏

《瓦檐下的旧器物》是一本描写南方乡村旧物的书,作者以娓娓道来的笔调,向我们叙述了深藏在岁月深处的乡村旧物。对这些乡村旧物,作者寄予了深情,去打捞往日时光中令人难以释怀的人与事,这些器物已经不单单是曾经存在过的客观事物,而更多地承载了作者对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作者的故乡在湘南山区,他在这里出生成长,高中毕业后远离故乡,去上学,并留在了外地工作。所谓故乡,就是年少时拼命想要逃离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即使在城市生活多年,依然找不到心灵的归属感。在内心深处,故乡是一个最柔软的地方。当在外面遇到挫折时,当遭遇人生中的磨难时,故乡都会成为游子想要回到的地方。

故乡,对于漂泊异乡的游子而言,是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是永远的精神家园。作者抒写乡村旧物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对过去的岁月进行回故,同时更多的是对于已经故去的亲人的隔空喊话。亲人之间的那种朴素的、无言的而深厚的情谊,总是能够打动人心。

在自序《消逝在岁月深处的乡村旧物》中,作者写道:“一代代农人的乡村旧物,对于那也许将成为历史的农耕文明,我们既然无法将它们一一挽留,那么,就让我们趁着它们的背影还未曾遥不可及,趁着我们尚有深刻而温暖的记忆,用真实而朴素的文字,一颗赤子之心,尝试将它们列入一个永不褪色的记忆的博物馆,为几代人的乡村生活、乡村记忆立传。”

《瓦檐下的旧器物》.jpg

“回眸那蒙尘远去的旧器物的背影,我愿意在我的文字里,将它们一一抚摸,磨得锃亮,让它们在我的记忆里闪闪发光。”作者的这些话,体现了对这些乡村旧物的感情,同时,这也许是他写作的动力所在。

在介绍每一件乡村旧物时,作者都充满了浓浓的感情。在《相片框》一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家里的相片框,相片框里给作者印象最深刻的照片以及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时代的变迁,家里的旧瓦房换成了新瓦房,甚至后来在修高铁时房子被拆掉,相片框也消失了,后来跟大姐聊天,才知道相片框放在了大姐的家里。

在作者的讲述中,我们也对这个相片框的遭遇有了一个深刻的感受,为它的丢失而感到遗憾,为它的失而复得而感到高兴。在本文的结尾,作者写道:“真是太好了!下次回故乡,我要去好好看看它!”作者对相片框,以及相片框里的照片,都饱含着深情,这是他对过去的岁月的缅怀,也是对家人亲情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曾经在乡村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旧物件,命运也发生了改变,它们的生命力在逐渐地式微,甚至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工业文明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机器的批量生产,其生产速度、规模和数量都是手工作品无法与之相比的。

机器生产是对乡村文明的冲击是势不可挡的,它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冲击力挤压了手工作物的生存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油茶篓》的结尾,作者写道:“分山到户之后,村人用油篓的越来越少,代之以白铁皮油桶和塑料桶。油篓在村庄的使用历史,正式宣告结束。而多年之后,随着油茶山的彻底毁坏,榨油坊的倒塌,山上的油茶树越来越少,摘茶子的农活竟成了记忆中的往事,那些残存的茶子篓,破旧不堪,又还有何用呢?”

通过对乡村旧物的命运书写,作者关注到了乡村文明没落的问题。《竹筢》中,“那些老旧的竹筢,已无用武之地。或丢了,或当作灶里的一把柴火,烧了。”《鱼篓》中,“与此同时,村庄的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茂密的森林没有了,作文www.yuananren.com泉眼消失了,江流溪圳干涸了,丰沛的水资源再也没有了,很多水田都成了旱地。那些鱼篓,自然也成了无用的东西,被弃置一隅,蒙尘,朽烂。”

《筛子》中,“一担筛子,从新到旧,乃至筛底洞穿,又有谁说得清它到底历经过多少沧桑世事”。这样的文字,让人有种莫名的失落感。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裹挟着的,逐渐消逝了的,难道只有那些旧物件吗?

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打开这样的一本乡土文学作品,能让我们的心也变得沉静下来。也许,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瓦檐下的旧器物》读后感15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读余华《活着》有感800字

2:想赢的男孩读后感1000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