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意志》读后感1000字 -凯发游戏

《论自由意志》是奥古斯丁早期自由意志观的代表作品,以对话录的形式展开其论述。奥古斯丁拥有丰富多样的生命体验,在著名的偷梨事件中,奥古斯丁感受到了为恶而恶的“根本恶”的存在,但恶究竟从何而来?奥古斯丁对恶的来源问题的困惑导致了他对坚持绝对善恶二元论的摩尼教的信仰,善即光明,恶即黑暗,二者不断相互抗争。

但是奥古斯丁发现摩尼教关于善恶为何永远要征战的回答不能令他满意,这份长达九年的信仰在《忏悔录》中最终被描述为是“在垢污的深坑中、在错误的黑暗中打滚”。为了寻找答案,他到各地进行讲学,并认识了米兰大主教安波罗修,并受其影响研究柏拉图和普罗提诺的学说,开始信丰基督教义,最终在米兰花园选择了皈依,并在次年接受了安波罗修的施洗。作为教父哲学的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作品有着明显的特征,即信仰与自由的统一。信仰即“除非相信,你们不能理解”的信仰主义,理性即对论证的严密推理,前者作为对话的前提和根基,后者则贯穿全文。

《论自由意志》.jpg

论自由意志一文的试图解决的是恶的来源问题。其回答也并不复杂,即恶的来源是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乃是上帝赐予人的善,所谓恶不过是意志意愿背离善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恶是善的缺失,而无法来源于它自身。在驳佩拉纠派的过程种奥古斯丁反对“人的自由意志能选择为善或作恶”的观点,因为其中暗含着善恶均作为实体的存在而对立。出于论证严密的必要性,奥古斯丁还在对话中为上帝存在、上帝之善、自由意志之善等提供了证明。

简言之,奥古斯丁在对话中将恶的来源与自由意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自由意志作为人正当生活的必要条件,而正是公义的上帝为人的正当生活提供了可能。

然而也有诸多批评指出,在奥古斯丁早期的自由意志观(本对话是其中代表著作)似乎与上帝的恩典论并不相容,于是奥古斯丁在后续著作《论原罪与恩典》等著作中发展其观点,即由于人的罪人无法倚靠意志的自由选择而实现自我向善,作文www.yuananren.com然而恩典与自由意志并不矛盾,真正的问题在于人如何在自由意志削弱的情况下正当生活,此处限于篇幅便不做展开。

本报告中多处指出笔者认为奥古斯丁论证存在的不足,大部分来自于笔者对其论证出发点的质疑,如正当生活等于使上帝对人做出的赏罚存在意义吗?如果自由意志不存在(当然如此假设的前提目的是:即便不作为实体的恶也不存在,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恶),就没有其他使得人能够正当生活的必要条件了吗?前言中已提及,奥古斯丁的著作具有信仰主义与理性的双重特性。但就阅读文本而言,在信仰主义的前提下理解奥古斯丁是最佳的选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为奥古斯丁的论证设想其他可能。

《《论自由意志》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复制全文
导出文档

1:《人间失格》读后感800字

2:《清醒的头脑依然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读后感1000字

网站地图